22

22

11

11

上一个
下一个

家长频道

Parent channel

资讯分类
-
家长频道

家长频道

说与家长听7---所谓好父母,不过是舍得让孩子吃苦

说与家长听7---所谓好父母,不过是舍得让孩子吃苦 近日在朋友圈看到一张图片。为了劝任性的孩子去上学,一位妈妈直直地跪在孩子面前,而孩子却坐在椅子上,翘着脚,悠闲地玩着手机,丝毫不把母亲这一副模样放在眼里。更过分的是,这位妈妈跪了一个小时,男孩非但不理妈妈,还拍照发朋友圈,配文:“开心每一天。”对母亲的良苦用心,视若无睹,甚至还仗着母亲对他的爱,把母亲的尊严践踏在脚底下。这样的孩子,着实使人心寒。父母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付出一切却养不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而这位母亲大概不知道,正是她对孩子不加限制的爱,才将孩子变得如此无法无天。 上海一名男子,向母亲索要2万块,母亲没有,男子就让母亲去亲戚那里去借,母亲不肯。谁知,男子直接动手要挟,将母亲在空中狂甩,用衣服狂抽母亲的头部。 母亲伤心又无奈地瘫坐在台阶上,一脸绝望。正是母亲无底线的爱,无底线的物质满足才让一个孩子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对母亲拳脚相加。 很多为人父母者,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惯着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哪怕月薪3000,压弯了背脊,也要供孩子过着富人家的生活。父母自己买一件50块的T恤都得思量良久,孩子却一身名牌,随随便便一双鞋子就几百上千。父母在外吃顿像样的盒饭都舍不得,病了怕花钱不敢去医院,给孩子花钱却像泼水一般。于是,穷人家硬生生养出了一个花钱大手大脚、不知人间疾苦的“富二代”。 近些年,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 江西一位15岁的少年,因为父亲没有给他买电脑,竟然直接跳楼自杀身亡,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5岁日本留学生汪佳晶,每个月都要从母亲那里索要7000元生活费,母亲四处举债供他上学,一时拿不出钱,他竟然残忍地捅了母亲9刀。 上海一位10岁的孩子,仅仅是为了想在网络主播面前炫耀自己,就轻易地把刚过世父亲的5万丧葬费打赏了主播。雪上加霜的是,这位妈妈还身患癌症。 之前电视中有一则新闻:一个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 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两年了,儿子心安理得地赋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时日。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诸如此类的案例频出,让很多家长陷入了深思,自己家里有没有这种潜在的危机? 富养没了底线,爱没了限制,就会成为扼杀孩子的刀子。 正如卢梭所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爱孩子是人的天性使然,但你再爱孩子,也无法永远替他走路,也不能把他捧在手心一辈子,溺爱至死。 想起另一则新闻。 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照顾生病的外公,家里还有两个妹妹,19岁的李晓买面对窘迫的生活,丝毫没有怨言,坚持勤工俭学帮父母扛起了一片天。 高考后的暑假,他去餐厅当传菜员,一天走2万多步,因为要端那种很重的盘子手臂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  不光如此,除了要打工,李晓买还要为妹妹买菜做饭,晚上得督促两位妹妹做功课。 他2个月挣了7800元,攒够了大学的学费。 他很懂事地说:“可以减轻爸妈的负担了。” 同样都是少年,同样都是家徒四壁,有的孩子对父母的付出和苦难麻木无感,而有的孩子却懂得心疼父母,愿意为父母分担。 于父母而言,有一个如此有责任心、又上进的孩子,才是生活中最大的慰藉。 英国纪录片《富哥哥穷弟弟》,讲了一对兄弟一母同胞,人生际遇却天差地别的真实故事。 富哥哥住着联排别墅,是一个身价千万的企业家。而弟弟居无定所,开着一辆卡车,靠打零工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从小,两个人的环境并没有多大的不同,一样的房屋,一样的事物,一样的教育,一样的父母…… 唯一不同的就是,在20岁之前,弟弟一直在吃糖,哥哥却总在吃苦。 当弟弟躲在父母怀里游手好闲的时候,哥哥在帮别人遛狗、修理草坪、送报纸,在超市打工。当弟弟闲得到处闯祸的时候,哥哥已经离家创业,历尽艰辛去做生意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弟弟生活在甜甜的蜜罐里,享受着父母的宠溺,长大后变成了凡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哥哥在生活一次次锤炼下,学会了如何生活,如何为人处事。 我们总在说现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却不知道是因为我们保护的太好了,不让他们懂事。要想让孩子从小明事理能为他人着想体谅父母,就应该舍得让孩子学会吃苦。我们不能因为怕孩子吃苦,而代替孩子承担责任,从而剥夺孩子培养良好品格和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让孩子适当吃点苦,接受挫折教育,是为他们将来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稳顺畅作加油充气、储能蓄势的准备,才能让他们在踏入社会后,在风雨人生中,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更多阅读
18
2020-06

说与家长听6---给孩子点个赞,爱她你就夸夸她

发布时间 : 2020-06--18 点击量 : 0
说与家长听6---给孩子点个赞,爱她你就夸夸她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班里一个女生和我之间一段简短的微信对话。寒假网课阶段,这个女生的学习态度一直比较好,坚持每天和我进行作业打卡,并且作业的完成质量都比较出色,每次她把作业发到我微信上,我看完都会给她点赞评价,有一天我发了这样一句话给她:“你很努力,加油。学习的过程中要多琢磨,多思考,多总结。”她没有立刻回复我什么,接下来的几天她还是每天坚持作业打卡。有一天她突然给我发了好长两段话。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她说:“其实,在学习上我很少受到像你那样的鼓励和肯定的话语,在家里我也从来没有和我的爸爸妈妈交流过学习上的事情,我想但不敢。”我当时忙着带女儿,就回复了一句:“你说吧,我愿意做你的树洞。把想说的心里话困惑都说出来,我晚点回复你。”然后发了三个拥抱的表请给她。我当时挺担心她因为我没空就不说了,还好她说了很多,后来我们也聊了不少。最后还送了一段话给她:你很优秀,乐于助人,性格温和,外表也清新可爱,学习也是看得见的努力,所以我希望今晚的你能够静静躺着思考下自己未来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怎么去一步步靠近想要的人生,然后不顾一切,为之奋斗,最后的一百天,我希望可以和你一起见证一个更加优秀的你,加油! 我打心底里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子,学习也特别用心努力,但是我真的很惊讶她竟然很少得到肯定和表扬,都有点替她感到难过。所以今天我要和各位家长朋友聊的话题就是:给孩子点个赞,爱她你就夸夸她。 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专家乐善耀曾经在自己的课堂上对近百名家长进行提问,当问及“谁能说出孩子10个缺点”时,有20多名家长举手发言,有的还不假思索举出十几条;但问及孩子10个优点时,几乎难倒全场家长。有三四名家长勉强答出几条,其余的苦思冥想,一条都答不出。相比于赏识教育,我们更多的家长喜欢用打压式教育来激将孩子做得更好。有人曾经统计过,在普通的家庭里,一个孩子平均受10次批评才会得到1次夸奖。所以毫不奇怪,为什么有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觉得自己失败,因为父母在每天谈话中都传给他们这样的讯息。 事实上,经常受到家长夸奖的孩子的成才率比很少受到家长夸奖的孩子的成才率高出五倍。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少需要千百次的肯定。听到这里,我想很多家长都很惊讶,或许此刻您正在心里回想自己表扬过孩子多少次,或许您已经记不起上次表扬您的孩子是什么时候了。 就此,我也琢磨了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我们大多数的父母受到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孩子的批评次数远远大于表扬的次数,好像只有批评才能使人进步。所以纵然对孩子的表现很满意,极有赞美之意,也是含蓄地留在心底,不溢于言表。或许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孩子怎么努力都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或许是我们总喜欢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比较,也或许是我们真的太忙,缺乏对孩子的关注,发现不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赏识教育呼吁,家长要改变观念:要用心体会孩子的感受,关注孩子,认同孩子,对孩子多一些赞扬,多一些鼓励,帮助孩子培养高度的自信心,使其在未来的人生中,不会因为一时的成败和行为表现来影响自己的价值感。当然家长夸奖孩子,也要科学有原则,不能无中生有并且要把握好度和方式。 这个周末当孩子回家时,请各位家长仔细地观察下您的孩子,发现她身上尽可能多的优点,并且发自肺腑地为他点赞,予她肯定。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电话

热线:

0793-2928080

地址

地址: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吴村镇

邮箱

邮箱:

986409316@qq.com

关于我们

全力打造“激情教育、高效课堂、多彩社团、德育新实、精细化管理、人工智能+教育”等六张新实特色教育名片,快速奔跑在教育的康庄大道上,正朝着建设一所市内一流省内知名的品牌学校阔步前进。

关于我们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